典型案例展播: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威海市积极践行精致理念全域打造美丽海湾

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
 

编者按: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省域篇章。全省各地积极行动,开展创新示范,打造美丽建设实践样板。现向社会充分展示各地美丽建设成果,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行动的生动局面。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建共享美丽山东,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章: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威海市积极践行精致理念

全域打造美丽海湾

威海市将精致理念融入美丽海湾建设,成功入选国家全域美丽海湾建设试点,在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会、全国政协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生态环境部部长来威调研给予充分肯定,有关经验做法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

一、坚持精当规划,强化组织领导,高位推动美丽海湾保护建设

一是坚持立法先行。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威海市海岸带保护条例》,以立法形式划定开发红线,对高耗能、高排放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项目“一票否决”。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将“陆海统筹、以海定陆”理念融入各项规划编制全过程,先后出台市域海岸带保护规划、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等20多个专项规划,配套出台“三线一单”、环评与排污许可管理等约束性制度,实现产业布局优化与海洋环境承载能力有机衔接。三是坚持示范带动。编制全域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方案、重点海湾垃圾清理行动方案,充分发挥桑沟湾等国家、省级美丽海湾示范带动作用,“一湾一策”完善27个海湾研究报告,协同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和海湾综合治理。通过不懈努力,海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步提升,桑沟湾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双岛湾—威海湾、阴山湾—马兰湾、五垒岛湾、洋村口湾区入选省级美丽海湾,逐步打造出全域精致的美丽海湾格局。

二、坚持精细管理,创新治理体系,统筹实施美丽海湾联合管护

一是上下多级联动,压实管护责任。建立四级湾长组织体系,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湾长,带头实地巡湾,定期召开湾长制工作会议和联席会议,协调解决跨区域问题,275名四级湾长、600名湾管员实行网格化管理,强化监督检查、考核评估,确保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盲区。二是部门分类联防,提升监管效能。整合河湖湾三长职能,在全省率先建成智慧化河湖湾长制管理平台,29个部门通过“政务云”接入,实现常态巡湾、问题报告、整改销号闭环监管,累计联合巡湾11万人次、有效整改问题1.3万件。三是全域海陆联管,强化治理攻坚。坚持河湖湾联动、水陆岸共治,标本兼治开展入海排污口巩固提升、渔港环境整治、岸滩垃圾防治、入海河流总氮控制等专项行动,探索海洋塑料循环治理模式,强化“从河流到海洋”的全过程污染防治,全市4条国控河流水质“全达标”,9条省市控河流水质“全优良”,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100%、连续6年全省最优,全域打造美丽海湾典型经验在《山东政务信息(专报)》刊发。

三、坚持精明增长,创新转型路径,有效提升美丽海湾综合效益

一是打造城海相依的宜居海湾。协同推进治污攻坚、生态修复等,近年来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53个,修复受损岸线120千米、滨海湿地1200公顷。水清滩净的良好环境不仅提高了市民亲海幸福感,还吸引上万只大天鹅从西伯利亚飞至威海越冬,形成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生动图景。二是打造绿色低碳的宜业海湾。陆上通过“调结构、建湿地、控源头”三水共治,海上通过“由无序向有序、由粗放向科学、由经济向生态、由短期向长期”的“四次用海革命”,创立浅海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年产增加30%,固碳量11.5万吨,相当于造林12万公顷,威海市获评首个国家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区;积极探索蓝碳生态价值实现路径,率先推出海洋碳汇贷,启动全国首个海草床修复项目。三是打造山海相融的宜游海湾。高品质打造“自驾千里路,度假十八湾”旅游新名片,大力推广“海洋+旅游”发展模式,创新“湾区度假”“海岛游”“跳岛游”,构建海上观光、海陆相连、海陆融合的全域文旅发展格局。去年接待游客6400多万人次,是威海市常住人口20多倍,“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位列全国首批交旅融合发展十佳案例榜首。

文章来源:威海环境微信公众号


Please publish modules in offcanvas 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