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 |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这十年·江苏篇

会员评分: 3 / 5

点亮的星星点亮的星星点亮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
 

      锦绣江苏,拥江揽海。优越的海洋资源禀赋,以其澎湃的蓝色动能,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江苏管辖海域面积约3.7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54公里,沿海滩涂面积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1/4,滨海湿地面积居全国首位。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督管理的“顶梁柱”,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年来,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以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服务保障污染防治攻坚为目标,不断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为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推动江苏省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海洋资源禀赋

强基固本

监测实力大幅跃升

      江苏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起步于2001年,从“两间房、三个人、四台仪器”开启了由弱到强、逐步壮大的发展征程。坚持能力为纲,实力说话。十年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立足陆海污染防治协同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性,结合业务发展持续拓增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场所,实验面积达1500平方米,拥有各类实验室31间、专业监测仪器设备80余台(套),实验室资质认定能力涵盖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海洋生物体残留、海洋水文、海洋气象等6大类104个项目,涉海监测项目上岗持证人数逾50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资质认定项目和持证上岗人数均稳步增加,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持续增强。2022年11月2日,江苏首艘近海生态环境监测执法船“中国环监苏001”正式入列。该船以“透明海洋、数字生态、智慧监测、近零排放”作为建设目标,排水量800吨,续航力2000海里,自持力20天。作为国内第一艘采用柴电混合动力,并集监测、试验、科考、执法为一体的综合型公务船,该船自主研发的船型智能优化技术设计和混合动力模式,充分满足了监测作业低噪声和执法监管高航速差异化需求。船舶配置有先进的监测调查作业、综合船务管理、远程视频会议及船岸一体化指挥系统,具备在江苏及周边近岸海域开展生态环境全要素现场监测采样和船载实验室常规检测分析能力,有效填补了江苏生态环境领域海洋重大装备的空白,标志着江苏海洋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能力水平迈上新台阶。

中国环监苏001”正式入列

中国环监苏001及船载实验室

研精覃思

监测工作持续深化

      坚持拓展领域,全面立体。十年来,江苏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点位不断优化,监测代表性和科学性有效增强,高质量发展考核海水水质监测点位由最初22个拓增至126个,有效覆盖江苏管辖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监测领域持续拓展,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表征能力显著提升。监测任务由最初2个专项拓展至今包括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苏北浅滩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海水浴场、海洋垃圾、直排海污染源、海洋生态灾害、核设施周边海域放射性监测等18个专项,涵盖海洋生态环境系统全部要素组成部分。“十四五”以来相继拓展自然保护区及滨海湿地生态状况、海洋大气污染物沉降、直排海渔业养殖生态环境等前瞻性试点监测,立体化表征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能力稳步提升。

海洋自然保护地

滨海湿地                               

      

 海洋大气污染物沉降

  直排海渔业养殖尾水监测

多向发力

全省体系运转高效

      坚持统筹协调,补齐短板。十年来,结合机构改革和环境监测机构垂改上收契机,“填平补齐”市县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短板。开展沿海市县涉海监测机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现状调研,准确摸清现有海洋生态环境资质能力项目和仪器设备配置情况,为其增配设备、拓展方法、提升能力提供技术支持;建立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加速构建运转高效协调有效的监测新体系。善用海洋生态环境现场监测采样时空集中特点,合理调度船只人员,有序组织省、市、县三级监测力量组建现场监测采样联合队伍协同开展业务工作,互相协作顺畅运转机制,共同切磋提升技能水平,集中开展利于全流程质控,着力构建协调有效、运转高效的全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新体系。

海上联合监测采样

服务大局

治污攻坚保障有力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引领。十年来,始终以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海洋领域“碳中和”实践、重点海域(长江口)综合治理攻坚战、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等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难点热点管理需求为指引,不断强化监测工作支撑保障效用发挥。开展近岸海域水质目标设定测算分解、达标形势现状评估和预测分析,对异常雨情、汛情背景下监测数据开展甄别评价并进行污染溯源分析,科学评估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原因、趋势及影响,密切关注产能向沿海转移重大战略部署研判提出海域环境承载能力及应对措施,精准聚焦河流入海“最后一公里”探索开展入海闸口河口断面监测试点,深入开展陆源污染总量控制、长江口近岸海域水质提升、渔业船舶污染物排海影响和海洋固碳增汇研究;积极拓展环境监测海洋领域地方标准体系,探索开展海洋沉积物石油类超声提取法、海洋生物资源损失评估规范、近岸海域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站点建设等标准规范研究制定,为近岸海域水质目标考核、陆源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等海洋生态环境管理施策“对症开方”。

积极参与长江口-杭州湾污染基线试点调查

   海洋微塑料调查

      潮平海阔催人进,奋楫扬帆新征程。展望未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将按照“树全国标杆、创国际一流”的目标定位,持续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全力支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海韵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Please publish modules in offcanvas 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