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优秀论文 | 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与智慧化管理策略

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
 

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与智慧化管理策略

 

刘柏音1,王  维1,刘孝富1,谢慧钰2,贾世琪2,张志苗1,王  莹1,邱文婷1,罗  镭1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

2.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2

摘要

      针对如何将水环境监测感知与智能信息化手段运用到长江生态质量诊断与管理之中,梳理了国内外水环境监测与智慧化管理系统的发展情况并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智慧决策平台为例介绍了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情以及智慧决策平台在水环境数据可视化水环境大数据分析污染源大数据分析水质模拟与预测水质成因分析域生态安全评估综合调度会商成果管理辅助计算工具开发流域移动执法与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建议围绕水环境监测感知大数据治理三维可视化数据挖掘模拟与在线计算等领域开展进一步研究,以切实提升流域水环境智慧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

      长江;水环境监测;水环境管理;系统平台;智慧决策

结论

      长江平台已完成一期建设,奠定了流域长时间序列水环境数据基础,并形成了一定的水环境智慧化管理功能,但在水环境多尺度监测感知分析、小流域尺度污染溯源、水质目标可达性模拟等智慧化分析能力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二期平台建设将围绕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与问题识别、大数据耦合分析、三维场景可视化、流域水环境数据挖掘与在线计算等开展进一步探索研究,充分发挥数字化产品服务水环境智慧化管理的优势,使长江水环境管理从“数治”迈向“数智”。 

      1)提升水环境监测感知与生态环境数据标准化水平。依托流域水生态监测网络,完善长江平台与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交互共享机制,制定长江流域数据治理标准化体系,实现核心数据的自动动态更新功能。增加多源卫星遥感数据,融合长江水生生物监测、生态环境风险排查等相关数据,形成面向长江流域各类业务需求的生态环境综合“数据湖”。加强数据产品二次开发,生产面向断面、面向控制单元、面向流域的数据产品,拓展数据共享服务。 

      2)形成长江流域水环境立体观测体系。升级长江流域综合展示系统,实现生态环境大数据时空可视化、过程模拟可视化、长江干流虚拟现实与长江联合研究成果可视化,构建针对不同尺度、区域、流域的可视化标准体系。应用“3S”技术 (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孪生可视化技术、三维GIS技术等,整合亚米级分辨率遥测数据,构建针对典型小流域的高精度、二三维一体、可实时感知生态环境变化的可视化引擎和可视化场景,开展大尺度精细化场景建模,实现数字化和可视化渲染,动态反映生态环境现实、模拟预测趋势。 

      3)提升水环境风险模拟与污染溯源能力。依托大数据、AI技术,集成卫星遥感数据、无人机监测数据和视频监控数据等,深入挖掘AI分析方法,提升生态环境问题自动快速识别能力。构建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动态模拟和预测系统,及时发布水质临界超标预报,识别污染风险区和关键点。构建宏观水质成因模型,实现分流域的水质成因分析,实现对以重金属、石油、农药等为特征污染物的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溯源。结合污染源影响范围与水动力特征,预测特征污染物来源与迁移转化趋势,实现从数据采集展示到水质预测预警,再到污染溯源、政策导向支撑的水环境综合管理闭环。 

      4)开发水环境智能管理互联网工具。研发水质现状与达标自动分析工具、湖库及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工具、生态需水量简易测算工具、污染物排放自动计算工具、水质污染损害评估工具,实现各类水环境分析工具在长江平台的在线计算能力。基于地理空间数据及环境要素专题图层数据的不断更新完善,实现图层在线管理、在线编辑,按流域控制单元或行政区划等完成水环境问题专题制图,并提供定制化在线生成报表、报告及制图成果导出等功能。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监测微信公众号


Please publish modules in offcanvas 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