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狠抓监测能力建设 着力构建环境监测装备技术体系

会员评分: 1 / 5

点亮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
 

监测装备既是环境监测的基础,也是创新发展的平台。“十三五”以来,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按照“全覆盖、大尺度、高精尖”的思路,狠抓监测能力建设,初步构建了天地空一体化的监测装备技术体系。

持续加大监测装备投入

“十三五”期间,监测装备投入1.87亿元,原值达2.58亿元,拥有实验室监测装备1000台(套),自动监测装备4000台(套),加强了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及预警预报能力,新增了二噁英、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和生态遥感监测能力。监测装备年均投入3740万元,较“十二五”增加了2倍。

实验室监测装备种类全、专项精

实验室监测装备覆盖了水、气、土、声、渣等多要素,以及样品采集、现场测定、实验室分析等各环节,环境监测装备初步配全,每类大型分析仪器设备均有2~5套配置,100万元以上的大型分析仪器达55台(套)。2017年,建成了全国环境监测系统首套超低浓度水平挥发性有机物测试平台,形成了一次进样、同时分析104种挥发性有机物的能力。2018年,配置了全国环境监测系统首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仪,进一步增强了环境化学元素分析测试能力与研究水平。形成了手持、便携、车载监测仪器“三位一体”的应急监测装备体系,综合应急监测能力显著提升。

自动监测装备套数多、覆盖面广

自动监测装备覆盖了水、气、污染源自动监测等装备。2018年,建成了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实施全部基本项目自动监测的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至今联网点位1997个,全国最多,能够全面、准确的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状况。2020年,初步建成大气复合型污染监测网,全省建成各级各类超级站33个,为科学治霾、精准应对重污染天气提供重要数据来源。自主研发了自动监测设备动态管控系统,实现设备参数、运行状态和监测数据“三同时”监控,提升了污染源监管效率和数据质量。

重点实验室及土壤样品库建成运行

2018-2019年,建成了省级二噁英实验室和生态环境部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实验室,实验室面积941平方米,配备了磁质谱、气相色谱、气/质联用仪、便携式气/质联用仪等监测仪器设备50余台(套),填补了山东省生态环境系统二噁英监测能力空白,为履约监测和ODS环境监管打下基础。2019年,建成了省级生态环境土壤样品库,建设面积910平方米,配备了样品风干、烘干、制备、流转、暂存、展示等10个功能间,满足10万个土壤样品存放,实现了土壤样品规范化、现代化、智能化管理。

建立了环境遥感与无人机监测系统

“十三五”期间,建成了山东省卫星遥感数据接收处理与应用系统,以及2套无人机监测系统,形成了大气气溶胶、PM2.5和秸秆焚烧火点遥感监测能力。探索“无人机+苏码罐”模式,开展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无人机采样监测,为应急监测积累了经验。

“十四五”期间,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将坚持大数据思维、物联网思维和系统思维等新思维,以精准、实时、前瞻等新要求为导向,高质量完善天地空一体化监测装备技术体系,在服务与引领生态环境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来源:“中国环境监测”公众号 发布日期:2021-02-23


Please publish modules in offcanvas position.